最近陪儿子读书,感悟颇多。让人不得不感叹,不同的人生阶段,看到不同的世界。《西游记》使我感触愈加强烈。前几天,和孩子一起读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孩子看到的是精彩的捉妖故事,而我看到的是背后的智慧与领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在《西游记》当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故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在这个“事件”后,都默默的转变了,只是作者没有明说,而这种转变体现了一种人生的智慧。
1,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事件发生以后,孙悟空再也没有在师傅认出妖精来之前把妖精打死过。相反的,孙悟空同志经常等妖怪把师傅抓走后再去救。以“红孩儿”为例,唐僧认定这是个孩子,不是妖怪,于是孙悟空尊重师傅的意见,并背起了红孩儿。之后,在师傅被红孩儿抓走之后,再找菩萨一起去救。为什么?因为孙悟空理解了他工作的本质!
西天取经这个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是佛祖要考验唐僧矢志不渝的决心!师傅还没看见妖怪呢,您全打死了,佛祖怎么考验唐僧呢?本着这个工作本质,当然是等师傅快被妖精吃了的时候去救,效果才最好。经过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再默默转变。
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搞清楚我们课题的本质再开始解决问题,动不动上来就TRIMMING,那不是傻是什么?
2,唐僧
唐僧同志在三打白骨精事件后,每次和孙悟空意见分歧后,都只念紧箍咒,不执着的赶走孙悟空走。这也是一种转变!唐僧通过白骨精事件理解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孙悟空是菩萨废了老大的劲才给唐僧找的保镖,还配了火眼金睛和各种宝贝,又压了500年。人家专业人员都看不出来哪个是妖精,您就行?!因此,在此事件后,唐僧亦有反思与改变。于是大家就看到了,唐僧在涉妖问题上基本和孙悟空保持一致。即便不一致也最多念念紧箍咒,意思一下。
唐僧的这种转变也是非常智慧的,他懂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实技术创新的事也是如此,涉及行业内的工作,往往行业专家有碾压性的优势,可一旦涉及跨行业的技术问题,方法类的问题,则是方法类的专家更加专业。听专业人员的话才是最专业的选择!
3,猪八戒
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事件当中,猪八戒始终扮演着挑拨的角色。猪八戒是在体制内混过的,了解这次取经成功后会根据功劳确定职称,孙悟空离开会使得猪八戒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但是,孙悟空离开后,猪八戒充分的认识到孙悟空这个工作不太好干,没点能力还真不行。与其把整个事搞砸,自己只能回高老庄,还不如把孙悟空请回来,自己搭个顺风车。于是,在这个事件后,猪八戒“智激美猴王”,往后就再也没有窥伺过孙悟空的职位。
技术创新也是如此,哪能每个课题都弄出一个改进小,又能满足功能,成本还降低,各方面怎么看怎么好的“技术方案”呢?在不能完美的时候选择一个相对好的解决方案也不失为一种“明智”,这就是八戒的智慧,也是我们应该有的智慧!同时,实践证明:不是脑袋上顶个“首席捉妖”(不含捉妖VP)之类的名头,就真能捉妖了!捉妖还得靠真实力的!
4,技术创新
悟空、八戒、唐僧在三打白骨精后,都默默的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转变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技术创新也是如此,抓住以下几点就会成功:
A找到问题本质;
B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C学会妥协,选择相对最优。
《西游记》给予我们的智慧都隐藏在这本书中,小朋友看到的是“捉妖”;大朋友看到的是“团队建设”;老朋友看到的是“体制”。慢慢体会吧!也许再过十年,我还能看到不同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