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创新模式的创新

作者:史博嘉

一直以来在TRIZ届盛行“专家”。对此,笔者一直不以为意。大家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专家能力强,还是方法有效呢?企业引入创新方法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把技术难题在方法的指导下变成可解的,使创新变成有规律可循,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如果依赖专家,那么推创新方法还有什么意义呢?创新方法也是科学,我们总不能把创新方法搞得跟日月神教似的吧?

从科学的定义来讲,关键点在于:可操作性与可复制性。专家显然既不可操作,也不可复制。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提高创新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这才科学!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以咨询切入,以结果交付,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是一道“开胃菜”。咨询的意义在于把专家在工作过程中的部分能力提炼出来,标准化,并逐步复制。

咨询模式的确立与创新

在咨询模式确立上,存在着诸多可以探讨的话题,今天我们选择一个较为普遍的。对于发明问题,一个非常难解决的就是不确定性。任何一个课题,在复杂的隐性约束条件下是难以判断其真实的难度。面对这个状况,最初,我们构建了一个模型,评价课题的难度。但是,这还是不足矣应对纷繁复杂的技术世界。在逐步的摸索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预测,构建了一套从预测到解题,立体化的咨询模型。通过咨询模型的构建,最大限度的减少解决问题的不确定性,把技术问题的求解客观的展现出来。同时,在关键的突破点上,使用经典TRIZ的工具,进行突破。

通过这个咨询模型的构建,最大限度的把课题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分离。对于确定的部分,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得到确定的结果,并且,我们还通过构建“基于咨询的实战训练体系”开始在客户中复制这种能力;而不确定性的部分,则需要结合方法的突破。虽然突破的部分,仍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已经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应用工具的难度及对专家的依赖。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上下功夫。

在我们的团队里有很多资深专家。即便这样,我们依然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合理的模式,稳定的输出才是创新方法给我们带来的真正价值!

团队建设的创新

咨询模式的创新也必然带来团队建设的创新。我们的专家都是行业(我是指全球)顶尖的专家,很多还参与TRIZ最初的研究。

但是,在这十年的工作中,我们还是要把他们工作体系化。总体上,专家团队应该分为四部分:问题分析与拆解团队、技术预测团队、跨领域知识的检索团队与概念设计团队。通过这些团队专业化的合作,使得咨询的结果高质量且可控。只有通过科学的流程减少专家个人能力在项目中的作用,企业才能更好的导入创新方法。

请注意:现在已经不是靠专家个人能力的时代了,是团队作战的时代了。同时,也不应该靠专家了,大家已经学了创新方法这么多年,该是利用科学化、体系化、团队化的模式进行推进的时候了。这也是市场化的必要条件!

商业模式的创新

即便完成了咨询模式的创新和团队建设的创新,依然不足,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巨大的课题,这么多年颇有心得,但本文只简述一二。

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所谓“咨询”还是以培训为主。界定培训(或实战训练)与咨询的核心在于以什么作为交付物?如果以时间为交付物,即:培训多少天就完成合同,那还是培训。只有以具体的概念设计草图为交付,且要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要对结果负责,才能算是咨询。

对于咨询的商业模式,至少需要确定以下内容:

阶段交付物如何界定?

验收标准是什么?

阶段付款如何划分?

双方对技术方案存在分歧如何处理?

等等。。。

我们以验收标准为例。在验收标准的确定方面,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客户的利益,这是一个度的问题。而这两者往往又难以用统一的指标量化。对于发明问题究竟是否得到求解,很多时候都是性价比的问题,既要考虑效果,还要考虑成本、工艺、行业标准等,难以用客观的参数来判别。

因此,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就必须引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既要双方皆可接受,还要评价简单,从而有效的保障合同的执行。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长期、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

请注意:在TRIZ这个行业兴起的过程中,专家没有模式重要,而模式没有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重要!这是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以咨询为始,探索一条可行且易于操作的模式,帮助企业导入创新方法,持续创造价值。

做点什么呢?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如何推进本地TRIZ的市场化?

当地市场化的推进绝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地区企业的性质、状态、诉求都不一样,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要有前期的设计。而从前期的设计就应该引入具有市场化经验的团队来完成。

在市场化的初期,至少要从外部引入几个要素:

基于市场化的售前;

基于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补足市场化的技术要素;

售前案例:

现在很多区域不能够进行TRIZ市场化的原因首先是没有能说服企业的案例。优秀的案例是会说话的,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看到用TRIZ解决问题的案例。好的案例至少要有几个要素保证:咨询课题(不是拿辅导糊弄出来的)、行业难题(多个企业都在攻克)、合同额保证(企业花大价钱解决的课题)、最终申请发明专利(表明课题的深度)、商业实现(有具体产品)。。。。。。有这样的案例,说服客户自然不难。

商业模式:

很多地方在推进TRIZ过程中还停留在写报告和评审阶段。有的企业,就善于搞评审,大家开个会,点个头就交付了,China Style。一个基于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会促进市场化的发展,因为他真正的保护了“甲方”的利益。中国人都比较含蓄,对于现状不满意,人家不会说的。但你让人家再掏钱做,人家也不做,这就是现在不能市场化的原因。

技术要素:

TRIZ作为一个方法论,最强的部分就是解决矛盾冲突。虽然矛盾冲突是一个课题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以一个“工具”与研发体系对接还是有难度。另外,从技术问题的求解,单纯靠经典TRIZ当中40个创新原理还是不足的。这也是我把技术团队分为四部分的原因。通过分析、跨领域知识的借鉴,特别是预测等工具的应用,体系化的解决问题,才能全面应对挑战。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与研发体系对接,才能“有实力”进行市场化。因此,不补足这样的专业技术能力,怎么能应对市场化的挑战呢?

上述三个创新也仅仅是我们在这个领域中一点思考,有机会跟大家深入探讨。其实,很想开个这方面的论坛,跟朋友一起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