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遗失的“经典TRIZ”内容

作者:史博嘉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走访了很多企业,并和很多TRIZ的学习者进行了交流。在深入交流后发现,在公开市场的培训中“遗失”了一些经典TRIZ的内容。或许这是很多朋友感觉迷茫的原因。今天简单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四十个创新原理应用的难点

一直以来在TRIZ领域都有一个说法:所有的创新问题都是由40个创新原理来解决的。笔者也支持这种说法!而且,在我讲课的最开始的6年中,我经常建议学员认真的学习40个创新原理。当你遇到问题后,你可以逐个尝试一遍。但后来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我不再提出这样的建议,原因很简单:实际操作性不高!

40个创新原理包含100多条子条目,挨个实验的工作量很大。不光如此,即便一个原理,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分割原理”,一个产品有上百个参数,分哪个?即便一个参数,怎么分?一块豆腐的切法几乎是“无限”种。不清楚要达到什么目标的创新就不是科学的创新。

四十个创新原理: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对于一个问题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应用创新原理,而是明确要达到什么目的,特别是通过详细分析课题后,在细分的方向上如何达成技术目标。达到什么目标始终是创新最重要的指引!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即:部分咨询项目,已经有了实际应用的方案,在讲课时先告诉大家用什么创新原理来解决,而从没有学员基于创新原理找到过答案。让我们选个小课题来具体谈谈。

我们在之前文章中谈到过一个课题,即:消除铜锈的课题。朋友们可以参阅《谈谈咨询能力的培养》一文。

A工程背景:

在电解槽中,用粗铜板作为阳极,用一个高纯度的铜片作为阴极。在电解过程中,粗铜板被电解,纯铜在阴极沉积。得到的纯铜板会被熔化,铸成型材。如图1

B问题描述

在纯铜板的表面会形成一些小孔,在小孔中会附着电解液。在储运过程时,在潮湿的空气中,电解液和纯铜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在铜板表面会出现绿斑。如图2

C问题的求解

问题分析不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就把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简化。通过因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铜板外部的微孔结构是产生铜锈的关键因素。使用小电流,表面光滑,不产生铜锈,但生产效率低(生产效率);如果提高生产率,使用大电流,则表面粗糙(易腐蚀),造成铜锈。“易腐蚀”与“生产效率”是其中一对技术矛盾。如果我们从这对矛盾入手,查表,会涉及两个问题:这两个参数和39个功能参数的对应,以及查到的创新原理如何应用。即便查到了分割原理,那怎么分呢?笔者真的没想出来这种联系。我认为一个课题的层层递进应该是有逻辑的。

现在,让我们尝试应用物理矛盾来解决,因为使用物理矛盾解决问题更贴近问题本质。

物理矛盾:问题的本质及更明确的指引

在课题的分析后,可以分解出如下物理矛盾(多个物理矛盾中的一个):

设备 的 电流要 ,以便 生产效率高 ;

但是

设备 的 电流要 ,以便 不形成小孔 。

如图3,我们在时间上实现上述模型即可。那么,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最初阶段使用大电流,提高生产效率;在最后阶段使用小电流,获得较光滑的表面,以减少铜锈的产生。通过明确的改变电流的时间分布,是不是对解决方案有了清晰的指引呢?

基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确实是用的分割原理(当然实际课题还是有差别,可参考原文),但分割原理只是这个解决方案的一种展现形式,或者说表现方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问题与解决方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创新原理往往是从结果上体现的统计规律,而物理矛盾是从问题侧阐释解决的思路。我们不能说创新原理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创新原理在指导实际课题时确实离问题本质有点远。通过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的工具,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跨越鸿沟。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不能割裂的看,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

在经典TRIZ理论中是有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的内容,但我惊讶的发现,很多基础培训中都不讲这部分内容,因此,在这里笔者补充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联系:

如图4,从技术矛盾的角度讲,易腐蚀和生产效率是一对技术矛盾。这对技术矛盾是因为在电流的“大”与“小”两个参数上不能同时满足,因此出现了跷跷板的情况,即:两个参数不能同时优化。如果转化为物理矛盾,则是对同一个技术参数“电流”的两个互斥需求,也就是物理矛盾。而且,在改进方面有清晰的指引。不要小看“分离”,每一个分离都是一个清晰的改进指引。

很多朋友都苦于创新原理的应用,苦于解决不了技术矛盾,可以尝试转化为物理矛盾试试。

生活是美好的,如果您走对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