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预测-企业预研的利器

作者:史博嘉

编者:本文重点谈谈产品预测体系中的战术性预测对预研工作的支撑。

    对于企业来讲,沟通成本、决策成本和试错成本是三大隐性成本。这三大成本失控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而对于研发来讲,试错成本则尤为突出。在研发过程中,策划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成为爆品?研发选择哪个方向?对于几个可选的技术路线,究竟走哪条?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遇到的问题。殊不知这些选择一旦出现偏差,企业将付出大量的研发经费和时间。如何科学的进行产品的预研是领导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众多企业突围的切入点。产品预测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支撑这一工作,降低试错成本。

战略预测与战术预测

    产品预测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战略预测,二是战术预测。在《基于TRIZ方法的产品进化路线图》一文中,重点阐述的是战略性预测。战略预测基于TRIZ方法中矛盾的驱动,找到产品发展的原动力,并基于产品设计方法学寻找目标产品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在战略预测结束时,应该遍历出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方向比较宏观,主要目的是确定和选择未来产品的最佳发展路径。战略预测的价值在于从整体上确定产品发展阶段,确定研发策略。企业在研发上遇到较大的损失往往是重大趋势判断存在偏差。例如,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就忽视了产品演进的一些规律,这也造成了目前整个行业存在巨大的困境(笔者将另文阐述)。战略预测一定是定位在宏观层面,保证企业研发路径的科学性。然而,战略预测过于宏观,对于短期的研发缺乏具体的指导,这就需要战术性预测来填补这个空白。

在战略预测的基础上,行业专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及市场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在战略预测的图谱中,某一个“点”或者“一条线”都可以成为战术预测的课题目标。一旦技术路线确定,就可以对接战术性预测。所谓战术性预测,就是要在某一技术领域由上而下,遍历其技术发展路径。战术性预测要更加具体,是以原理设计方案、专利作为输出物及目标,给予企业研发最明确、最直接的指导。

2.战术预测的步骤

    战术预测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目标的拆解

    基于战略预测的内容,确定战术预测目标,并基于该目标进行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工具,把一个技术目标拆解成多个技术路径。该阶段则更注重如何达成上述目标。在这个阶段,重点是要最大限度的遍历出达成子目标的技术方向。

2.2行业专利的分析

    任何一个行业多年的积累都是值得尊重的,仅仅从方法论的推导是不足的,因此,需要检索和筛选符合该技术目标的专利,特别要选择在该目标项下“爆品”相关的专利。当搜集完这些专利后,针对这些专利进行研究。如果把一个技术目标比喻成一座山的话,那么,方法论的分析与推导就是自上而下寻找上山的路径。而专利是既成事实,也是技术点的重要集合。在获得这些技术点的集合以后,要用专利与之前分析的技术方向进行对应,确保技术路径的全面性。同时,还要分析爆品和重点专利在技术路径上的分布特点,找到市场过往的发展重点。

    在这一系列工作后,我们就可以较有把握的确定实现某一个技术目标的整体框架。一般讲,在可见的周期内,该技术目标的实现不会超出该技术范畴。

2.3概念设计方案

    上述技术框架是针对技术目标的战术预测图谱。基于这个图谱还要进一步进行概念设计,并提供原理设计草图。产品预测整个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让研发团队基于科学的方法论,全面遍历技术方向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提供原理设计草图一方面是为了分别阐明同一技术方向的多种技术实现手段,同时,也是要把整个产品预测落地,推动研发单位最终寻找到可行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

    在过往实践的项目中,我们按照上述三个步骤完成后,往往可以达成比较理想的结果。以2022年完成的某项目为例,在一个技术目标下,我们遍历了30多个方向,选择了15个具有技术可行的技术路径,并提供了概念设计方案。经过行业专家的评审,在15个方向中,9个具有技术可行性。在这9个技术方向中,6个方向上行业中已经有相关专利,而有3个全新的方向既具有技术可行性,同时竞争对手还没有任何专利申请,说明是行业的空白。通过战术预测,找到行业尚未涉足的技术方向对于企业研发是非常有价值的。如下图:

即便有竞争专利的技术路径,就没有办法了吗?显然不是!这就要进入下一个阶段,进化路径分析及专利攻防。

2.4进化路径分析与专利攻防

    理论上,一个技术路径可以容纳几百项,甚至上千项专利。当有些技术路径上已经存在竞品专利时,不一定是坏事。很多企业走的是“模仿”的道路,这样最大的弊端是不清楚设计的目标。基于战术预测的思路找到的技术路径及专利是自上而下一步一步遍历出来的,因此,每一步都有非常清晰的技术目标。只要围绕着既定技术目标,通过原理、结构的迭代,扩展出多个专利并非难事,甚至可以找到更加有价值的专利。在这种模式下,专利的提出就不再是“偶发”,而是“工业化”生产。

    另外,在一个技术路径下,还会存在多个技术进化趋势,基于这些进化趋势,可以规避专利,更能帮助我们寻找到符合进化趋势,更加高效的专利。由此,一张隐形的专利布局图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战术预测的角度讲,我们预测一个产品一定基于进化规律、基于产品发展的原动力,而进化路径只是上述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因此,笔者一直反对那种“填空题”式的预测模式。这也是十几年前,我与《进化树》一书作者,尼古拉博士在预测方面的分歧之一。

    由于篇幅的限制,最后,我们再简述一下专利的攻防。在整个战术预测中,找到技术可行、成本可行、工艺可行的技术方案依然是弥足珍贵的,但是,以这种方法推进显然比解决一道行业难题要容易得多。在专利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整个战术预测展现的技术路径分布,高屋建瓴的看待单个专利。对于特定技术方向上的优质技术方案可以进行相应的技术保护、布局和专利攻防。对于封堵竞争对手的技术路径,依然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按图索骥。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3.产品预测推动产品预研

    对于单个技术难题,特别是一些行业难题,是否有优质的解决方案,往往带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通过产品预测的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本质目的并非一定要解决那些行业难题,他们的真正的需求是要找到“突围”的方向,找到“爆品”。行业难题固然是最明显的技术方向,但未必投入产出比合理。全面的分析与遍历整个技术目标,寻找最佳突破方向,获取市场的成功则是企业最佳的选择。产品预测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获得“战略”优势。对于行业领导企业可以按照从战略预测到战术预测的顺序逐步深入,而对于很多跟随企业,只要有清晰的技术目标,也可以直接切入战术预测。

    单从预测的角度讲,给出宏观的建议就已经很好了。但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被客户需求推动着前行。有的客户,特别是行业的领导企业,需要对整个技术趋势做出宏观判断,避免走错道路,被赶超。这就需要战略层面的内容。而不管是领导企业,还是跟随企业,都有强烈的压力去寻找突围的路径,需要“落地”,这就属于战术层面的内容。以TRIZ为主构建的预测模型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需求,才能与研发体系完成对接。笔者在之前文章谈到,TRIZ的发展需要从工具级的方法论跃升到系统级的方法论。也是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我们不断完善了产品预测模型。希望TRIZ成为企业预研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