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离市场化的模式还有多远?

作者:史博嘉

谨以此文献给余粮不多的地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TRIZ为主的技术创新模式逐渐发展并不断完善。从最初推进这个业务开始,推动者就希望TRIZ业务可以逐渐完善,并得到市场认可,利用市场内生动力推动这一业务的发展。同时,这一方法也可以在泛制造业领域中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那么,今天我们离真正的实现市场化模式还有多远呢?

经过这么多年,在实践中摸索,与很多企业负责研发的领导反复碰撞、交流,笔者感觉TRIZ方法要实现市场化模式,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挑战:

挑战一:“工具”如何与研发流程有效的对接;

挑战二:有效管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挑战三:商务模式的创新;

挑战一:“工具”如何与研发流程的有效对接

TRIZ体系,特别是经典TRIZ体系,最实用的工具就是解决问题。这也是吸引很多企业的重点。“现代TRIZ”最大的贡献是引入了分析工具,但是这依然是针对“点”问题的工作模式。

对于企业,整个研发流程是非常复杂的。从客户需求的获取、产品的策划、技术研发、系列化的设计以及部分技术难题的研究等等。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发明问题的求解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漫长的研发流程中,企业愿意拿出来与外部合作的内容并不多,即便拿出来,也往往是目标非常清晰的。比如:购买仿真软件、购买检测设备、或者针对某个专项寻求合作。

TRIZ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应该是“非标的概念设计”问题(虽然从设计方法学上讲,这样说不够准确)。这种问题具有偶发性、个性化,难以标准化,难以评估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只是作为一个工具级的产品,与企业研发合作,是非常难以推进的。因此,大家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现在的TRIZ从业者还以培训为主,就是因为仅仅作为一个小工具很难融入大的研发流程,即便真的有课题,不能深入的理解一个产品技术约束条件,也难以应用。

挑战二:有效管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如果有人说,他什么技术问题都能解决,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骗子。尤其是技术难题,往往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并非每个课题都有可以应用的解决方案。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行业,如TRIZ这个行业,总是发展在高度不确定性之上,那显然不能形成一个稳定模式。问题解决了,就是“大师”,解决不了,就是“某某”。这显然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正常状态。(请参考技术创新体系的"确定性"VS发明问题的“不确定性”)

面对复杂的技术问题,其实也可以确定其“确定”的部分和“不确定”的部分,既要有客观的呈现,又要有重点方向的突破,形成一个完整的咨询体系,有效的控制这种不确定性。因此,在咨询的交付模型上就需要精雕细刻、长时间的积累与完善。

上述两个挑战都是技术层面的。面对这两个挑战,笔者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选择把产品预测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与企业研发流程有效的融合。

从战略预测、战术预测,到解决技术问题、再到构建企业的专利壁垒,最终实现整体的研发战略,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正是基于上述逻辑,我们提出并践行“从预测到解题的TRIZ咨询体系,把这个体系与现代研发结合起来,并有效的从前端预判和控制技术课题的难度,降低不确定性,并以体系性的咨询模式与企业体系性的研发流程相结合。即便是以培训(或实战训练)模式展开,也必须要有深度,形成体系,请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源于咨询的TRIZ课程体系2.0》。

挑战三:商务模式的创新;

发明问题往往是一个产品的核心技术难点。这些问题都是市场上买不到的技术,是产品个性化的问题。由于这些技术问题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往往不清晰最终交付物是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签订合同呢?如何划分项目的阶段、定义阶段交付物呢?这些都是潜在的问题。因此,在TRIZ市场化的过程中,商务模式的创新必须与技术的创新同步而行。

在这方面的探索其实也是很有心得的,由于篇幅有限,另文跟大家分享。

TRIZ市场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上述几个挑战其实只是TRIZ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侧面。TRIZ行业如果真的发展成为一个成熟行业,还是需要从业者更多的努力。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一直有很多力量推动着TRIZ的市场化。但是,目前,这些力量在逐步退出市场。如何让TRIZ这个行业真正的利用市场内生动力前行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1对客户的筛选;

创新是一个高大上的事,还真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做、能做的。当然,说起来,每个企业都愿意创新,但有些人是希望“免费”创新。这些企业就不适合市场化的推进。剔除这些企业,留下那些真正渴求创新的企业、愿意投入的企业,才能为市场化奠定基础。在这个筛选过程中,也需要企业想清楚。您真的要创新吗?

2售前案例深度化;

当企业确实想创新的时候,接下来就是让企业理解,通过创新可以得到什么?虽然很多人讲了很多案例、很多人号称“某某”,但企业往往没有被真正打动。中国人往往比较含蓄,本着“含蓄”的中庸之道,往往还会点头和微笑,但是掏钱免谈。

为什么说服不了企业呢?因为,没有真正能够打动企业的成功案例。现在在市场上流传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源于培训的案例。往往培训的深度不足,企业也难有共鸣。请记住,真的案例、有深度的案例是“会说话”的!

在售前阶段的案例选择绝对不能凑活,一定要选真实的课题。而且,得是企业真的拿了十几万美元签了约的课题,您得有图有真相吧?这种课题的难度是有保证的,因为那个企业都不会轻易寻求这种合作。再加上往往这种项目的内容比较丰富,要不您也不好意思收人家十几万美元呀!这样的案例才有可能打动客户。

3商业模式市场化;

在确定了要创新的前提下,其实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首要的就是商业模式的确立。企业肯定接受不了写份报告,大家假装评审一下。这也是从“补贴”模式走向“市场”模式最重要的一环。不能建立起双方接受的商业模式,就不能真正的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最终还是需要从创新中获利的。交付物如何确定?如何付款?阶段如何划分?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基于市场化的商业模式的跟进。

TRIZ市场化的过程,才是对TRIZ真正的考验。模式的确立远远比盈利本身重要得多。探索一个适合中国的TRIZ市场化模式是我们的责任。在当前市场化的关键时期,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的市场化,使得这个行业真正的依靠市场的内生动力发展、壮大!

请大家记住:现在地主家的余粮可不多了。要么以后不做这事,要么和我们一起走上市场化的道路。